(记者:恒峰)3月27日,市委书记薛勇深入我市柏香镇西王梁村就该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
薛勇一行认真查看了该村的村诊所、基层党建、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详细询问了全村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村集体收入、贫困户生产生活等情况。
随后,薛勇深入该村困难群众李如文家中,认真查看了他的低保金和种粮直补领取情况,并与李如文面对面交流,实地了解我市各级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地情况。薛勇指出,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前,在国家“十三五”末期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的要求下,全市上下要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各项脱贫政策和资金,集合各方力量,通过产业扶贫、
教育扶贫、扶贫兜底等一系列举措,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面,不留任何死角、盲区,切实把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全市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就如何改变群众过去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薛勇说:农民最大的资产,毫无疑问就是土地,第二个就是房屋,现在中央的政策都比较好,四权分置,实际上就是让农民的资产盘活起来,具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价值,这一块他的实现方式,土地规模化经营,可不是说你自己种你的四五亩地,你自己种你的五六亩地,实际上投入很大,效率很低,你还处在小农经济的阶段。三农问题,中央很重视,给了很多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我们没有用好。比如说,你沁南这一块没有其他资源,就是土地资源,你的土地资源相对而言,人均占有土地较多,那么土地必须规模化、集约化,只有规模化、集约化才有效益,所以土地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第二个农民的组织,不是村民小组,不是村委会,是什么呢,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的,有个养猪的合作社,种核桃的,有个核桃合作社,搞农机的,有个农机合作社,要是搞冬瓜、蔬菜,这也有个合作社。是这样一个土地集约化,和农民的这样一个相对专业化的组织,这才是亩均效益,这一条路是最基本的路,人家都走了多少年了,我们还停留在7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包产到户那个阶段,一步都没有往前进,为什么没有前进呢,首先我们村干部的思想不解放,第二没有跟上中央的政策,生产力跟生产方式还停留在35年前,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落后的,所以怎么办,还得带着大家走出去看一看那些搞得好的村,比如说
孟州就有,比如说
沁阳的其他地方就有,带着大家出去看看。
在贫困户牛玉章家里,薛勇详细询问了他家庭的经济来源,当得知他妻子因病已经卧床6年,属于因病致贫时,薛勇叮嘱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
薛勇说:啥情况、啥政策、怎么办,我们应该主动地,为老百姓把这些事办完,而不是说靠自己去办,这个就是你们乡里面的事,需要市里面支持,哪些政策,比如说大病救助啊,其他还有一些什么政策帮助他,最后还脱不了贫,那就兜底了,政府兜底了,这一户就暴露出我们工作上不到位,而不是说让老百姓自己去跑解决问题,而是我们帮助那要帮到心坎上,帮到要害处,帮到关键上,这个事要作为典型,盯住点,解决好,第一责任人是你们乡里,第二责任人是扶贫办。
就农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薛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加大全市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基础设施的改善,相关单位要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杜绝推诿扯皮、敷衍拖延等现象,真正让帮扶资金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据了解,西王梁村位于柏香镇南端,与孟州市交界。全村238户1230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600亩,年人均纯收入12305元。该村现有城镇及农村低保25户,精准扶贫贫困户2户。
《市委书记薛勇深入我市柏香镇西王梁村就该村精准扶贫 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qinyang/58003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