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7 09:02 我要投稿
9月14日,作为焦作“一赛一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焦作市政府主办、沁阳市政府承办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国际发展大会”隆重举行。工信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内外互联网云计算领域的业界领袖将齐聚一堂,联袂打造一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顶级云计算产业大会。这是沁阳市全力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的一个缩影。
曾是我省“十八罗汉”之一的沁阳市有过无数的荣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转型,也经历了痛苦的自我革新历程。加快经济转型提升,成为该市发展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沁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沁阳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思考,按照我省“把握新常态、打好四张牌”和焦作市对沁阳“争先进位、再铸辉煌”的要求,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加快推进“水系建设、四大突破、五个提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城市建设提质工程为载体,着力实施转型提升工程,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走进沁阳,领略她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A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转型升级
规划是一个地方抓建设、促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该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牢固树立策划、规划、计划、实施“四位一体”工作理念,深化与北京泛华集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等专业公司合作,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多规合一,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和基本遵循。
在城市建设上,坚持城乡一体,推进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联动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形成全要素集聚、智慧产业、生态城市。
在产业发展上,信息产业园、国际科教产业园、新能源和静脉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瞄准新能源、电子信息等4个百亿产业,着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项目。
在水系规划上,实施了“三水润沁”战略项目,强力推进了投资超30亿元的12个水系项目,使水成为沁阳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
目前,该市已完成了城乡总规和集聚区、神农山景区、水系、特色小镇、投融资、全域文化旅游、海绵城市等多个重大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与严格执行相结合,尊重规划的法律地位,坚决杜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今年沁阳市委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沁阳市委书记薛勇郑重承诺。
宁可不干,不可盲干,干就干好。这已成为沁阳市党群干部的共识,一场顶层设计和实践先行的变革,正深刻改变着沁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B
聚力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经济发展绕不过的关口。工业起家的沁阳市如何突破提升?
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告诉记者:“项目是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我们特别注重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紧靠产业前沿、紧跟市场走向、紧扣政策导向的项目,不断促进经济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快速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异军突起的沁阳云计算产业就是该市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9月12日,在规划占地2200亩的沁阳云计算综合服务产业园区内,河南蛮蛮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军良高兴地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蛮蛮云数据中心仅用6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规划和一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万多个机柜,形成以云计算为主的产业综合体。下一步力争建设成为立足中原,辐射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山西等十余省市的一流园区。到2020年有望实现产值100亿元,使之成为立足沁阳、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互联世界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和大数据处理中心。”
按照“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要求,该市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四个主导产业,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股权招商,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引进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战略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目前,投资20亿元的超威动力电池、投资18亿元的60万吨再生铅、投资20亿元的纯电动汽车、投资15亿元的新型光电材料,投资6亿元的台湾智能无人设备和投资75.33亿元的国家电投2×100万千瓦机组及脱硫脱硝、全液体空分等配套项目已落地沁阳,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现如今,沁阳工业呈现“新兴产业一马当先、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的良好态势。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荣获2016年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2.5%。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均居焦作市前列。
C
激活创新动力加快转型升级
依靠创新赢得先机。该市深入开展“学深杭、促创新”活动,激活了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动力。
创新融资方式,向资本要活力。该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运用PPP模式、优化投融资体系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融资总额达到87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1.8亿元。
创新产学研模式,向科技要动力。该市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科研创新,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和产业集聚区平台作用,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1个,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10个,征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个。今年上半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1%。
创新政策机制,向人才要推力。该市出台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沁阳英才计划,围绕产业链发展打包引进人才、技术、项目和资金,设立了2.5亿元的英才基金,已吸引来清华大学等两个专家团队来沁创业,带来了全国煤化工行业首台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等多个高新产业项目,并引进高层次人才87人。
D
创优发展环境保障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环境是保障。沁阳市坚持“自身革命”,倾力打造“投资洼地”。
创优政务环境。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积极创新招商机制,把以前靠优惠政策、奖励土地税收等传统招商方式,改变为采取股权投资、合作委托招商等市场模式,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今年1至8月份,该市新引进省外项目47个,累计到位省外境内资金78.34亿元。对重点项目建设,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部门并联作业、“一站式”审批,该办的立即办,难办的设法办,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发展环境零干扰”。
创优生态环境。为把周边的黄河、沁河和丹河水资源作为沁阳三产协调四化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该市全力实施“三水润沁”战略,将水资源、水景观、水生态融入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态领域,让水成为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活力源泉。目前,引丹入城已建成通水,逍遥水库供水工程和晋煤天庆供水工程已建成投运,总干河城区段改造、沁北供水管线正在建设,沁河城区段治理、九渡水库等事关民生福祉项目正有序推进。
创优城市环境。抢抓“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县和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科学谋划了19大项、146个城市建设提质项目,总投资约130多亿元。今年计划实施17大项6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5.4亿元。积极与河南蛮蛮云公司、泛华集团等合作,在城东城西分别建设蛮蛮云桃源小镇、朱载堉音乐科技小镇,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生命”融合发展的“四生综合体”。
创优教育环境。大力实施沁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与北大金秋战略合作,在城南建设北大金秋沁阳国际科教小镇,引进北大优质高端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建设高端品牌学校产业园、中德职业教育产业园、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地产业园、北大金秋医疗产业园等项目,优质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今年4月19日,该市首次召开全市教育优先发展大会,9月9日,该市又拿出1000万元真金白银重奖教育发展功臣。同时该市财政将每年增加4000万元用于提高全市教师工资待遇。
这两年,该市还打出了环境污染防治“百日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保障转型升级的系列组合拳。拳拳生风有力,打出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打出了转型升级的新天地。
转型风帆劲,提升更奋发。如今,沁阳的广大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紧盯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促进快发展,一个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新沁阳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沁阳:转型升级开新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qinyang/6582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