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30 12:16 我要投稿
本报讯(记者原文钊)每天清晨,马村区演马街道高寨村的保洁员都会推着垃圾清运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将一车车垃圾运往村子附近的垃圾中转站。随后垃圾经过中转站压缩处理,再由该区城管局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目前,像高寨村这样的垃圾处理模式已经覆盖马村全区。全区共有农村保洁人员83人,负责64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他们的工资与各自所负责村每个月的环境卫生检查排名结果挂钩。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马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着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服务外包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让农村垃圾处理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基本解决了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难题,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化探索出新路。
财政支持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马村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街道、村三级按照2∶2∶1的比例筹集保洁资金,落实了农村人口人均15元标准的保洁经费。同时,该区成立了环境卫生专用账户,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经费管理办法,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按照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的推进机制,定期督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拨付保洁经费。
为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马村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今年年初以来,该区根据辖区涉农街道的地域分布和实际需求,投入资金168万元,在3个涉农街道村庄密集、运输便利处分别建立3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配备清运车辆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垃圾定时、定点、定人清运,真正落实了“村收集、乡集中、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在多次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的经验基础上,马村区积极借鉴、勇于探索,以辖区主干道沿线村庄为试点,在演马街道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公司,又引进焦作市新兴农村环境有限公司,负责对待王、安阳城两个街道各村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再由城管部门集中运送至垃圾处理站,实行农村保洁服务社会化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之后,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已在该区全面推广。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工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支撑。为确保工作出实效、显力度,该区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由督查室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将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以机制促工作推进。同时,该区探索实行以实地抽查为主、定期督导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进行周暗访、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按百分制打分排序,由辖区3个涉农街道全程监督保洁公司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协调处理,确保保洁工作有序开展。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区还在全区范围积极实施、推广“网格化管理”“门前三包”等多项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维护村庄环境。该区始终把净化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实、抓好,逐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走出了一条长效管理之路。通过各项整治工作的不断开展,该区基本形成了农村垃圾有人管、有去处,保洁工作有章可循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逐渐转变。
《马村区凭长效机制 促乡村美丽“蝶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tengfei/28261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