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1 08:23 我要投稿
景区转型提升驶入快车道,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内一批批建设项目劲吹“文化休闲风”,百家岩休闲运动公园、百家岩综合开发项目、云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酣。云台山、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分别荣获全市10大文化旅游园区观摩评比第一名和第三名。
云台山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服务质量标杆单位,被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确定为2014—2015年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单位。
在我国宋代绞胎瓷发源地当阳峪,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颇具文化底蕴的宋代绞胎瓷博物馆建设已经完工,很快将迎来第一批游客;近现代建筑博物馆、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卢氏纪念园、百年柿园、国际禅修中心主体初见端倪。申报“中国绞胎瓷之都”称号已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专家的考评。
今日之修武,借助旅游优势,顺势而为,借力发力,强力推进大健康、大文化和大旅游服务业等产业聚集,打造全省现代服务新高地:规划了青云养生谷,将休闲养生项目集中摆放,集约、集聚发展;文化旅游互融互兴,规划建设云台山太极公园,总投资5000万元的云台山国际文武学校已建成投用。投资10亿元的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修武新校区也已成功签约,还有25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在商洽之中。
今年以来,在全国旅游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县1—11月份,共接待游客706.7万人次,综合收入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6.3%,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游客投诉,实现了旅游“零投诉”。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组组鲜活的数据真实有力地展示了新一届修武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转型提升、融合发展”战略,顺应百姓期盼,擂响景城融合战鼓,抢滩现代服务业新的高地,努力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建设中当标兵、做榜样、居前列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起点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正怀着一腔豪情,团结实干,稳步推进,建设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强县,加快景城融合步伐。
透视我县建设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强县战略的实施,我们从采访中得知我县正是通过强化项目支撑、促进融合发展、优化旅游环境和提升服务水平“四招并举”,来开展旅游强县建设的。
强化项目建设 打造景城融合强力支撑
在今年“五一”已投入使用的总投资2300万元的青龙峡双庙停车场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钢结构露天停车场,总面积10000平方米,可停放大车100辆、小车380辆。峰林峡总投资1868万元的双承载单牵引往复式索道为河南境内第一条大型的往复式索道,吊箱设计为30+1人(30名游客+1名工作人员),运载量为600人/小时,目前工程已投入使用。今年云台山景区与青龙峡、峰林峡之间开通了旅游区间车,东西两区的联动,大大方便了游客,使每一位来修武旅游的客人都游的舒心。
投资8800万元的七贤温泉度假酒店项目、投资6500万元的罗汉寺项目、投资4100万元的中州桂冠酒店项目、投资3100万元的旅游客车站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七贤旅游购物中心项目、投资2200万元的云台山旅游专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11个项目已竣工,总投资达8.25亿元。今年我县共实施重点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82.9亿元。
投资5000万元的百家岩综合开发项目电瓶车道、停车场、百家岩寺、水系恢复、竹子栽植、验票口等工程已基本完成,七贤堂工程正在做规划设计;投资1300万元的上红石峡开发项目景点蓄水、游览步道、验票口等工程已基本完成。此外,还有投资12亿元的葡萄峪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2亿元的七贤镇旅游度假酒店项目、投资1亿元的七贤民俗文化村项目、投资1亿元的马拉岭休闲度假产业园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万善寺扩建项目、投资4730万元的云台山地质博物馆新馆项目、投资8500万元的圆融寺国际禅修中心项目、投资5500万元的当阳峪窑博物馆项目正在建设。实践证明,我县在建设旅游强县、打造全域旅游中,正是抓住了项目支撑这一关键点,才使这一大战略得以顺利推进。
促进融合发展 做足多元融合大文章
全域旅游的实践使我县干部群众深深懂得,强力促进融合提升,重在多元融合,没有同工业、农业、文化等各业的融合,不可能把全县打造成一个令人欣赏的大景区。为此,我县制定了编制了绞胎瓷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强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深度融合发展。采取措施,重点抓了百家岩综合开发、当阳峪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与竹林七贤文化、圆融文化、绞胎瓷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此外,还抓了栗子园等企业旅游示范创建、荷鹿农庄、千亩海棠种植园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旅游同工业、农业、文化等各业的融合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七贤民俗文化园区,江南园林的设计风格和中原本土建筑特色完美融合的建筑群映入眼帘,古老、纯正的传统特色古巷、汇聚河南18个地市的小吃一条街、30座民俗风情建筑充分展示出我县厚重的七贤文化的灵魂和魅力。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包括休闲娱乐中心、生态养生中心、民俗文化中心。为打造古老、纯正的传统特色古巷,引入了门窗、墙体、门头、青砖、石兽等古典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心旷神怡的步行、休息、社交、聚会场所。30座民俗民居涵盖多功能文化广场通过民族风情表演和民间手工艺展示,经营手工原生态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例如石磨面粉、香油坊、手工织布等,游客可参观、可体验、可采购,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我国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让游客可以充分参与,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和魅力。该项目去年12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开门迎宾,8月初还举办了台湾美食节,给游客带来宝岛独有的风情。
在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要在河南栗子园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开展旅游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自品尝一口刚下生产线的饮品,还可以采购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游客亲临其境,顺着时空的脉络,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和现场参观流水线作业,了解焦作四大怀药的神秘起源、悠久历史和数不胜数的荣誉,进一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促进全县经济的腾飞。
云台山是我县最亮丽的名片,隐现在群山中的许多乡村,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延续着中国古老乡村特有的传统风貌,一斗水、东岭后、平顶窑、双庙四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两个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我县抓住入选全省19个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市)的机遇,放大旅游优势,启动了美丽家园建设,谋求美丽乡村与秀美景区协调发展,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化旅游环境
让游客在规范有序中畅游
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我县从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入手,大力宣传贯彻《旅游法》和《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严厉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超范围经营、无导游资格执业等违法行为,今年共对57家旅行社、387个团队、283名导游进行了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旅游经营秩序,促进了文明旅游。与此同时,加强景区周边环境和旅游道路沿线秩序整治,对各服务区临时性摊位进行清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固定摊位进行排查、整改,对全县11家经营四大怀药等旅游特产的超市价格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有效规范了旅游购物市场秩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道路沿线秩序的公告》和《关于进一步开展旅游道路沿线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截止目前,共发现并劝阻上路拦车喊客车辆832辆(次),发现并劝阻上路拦车喊客社会人员1789人(次),有效规范了旅游道路沿线秩序。
此外,在加强旅游安全整治方面,我县对全县主要景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形成工作台帐,现已整改各类隐患79处,增设安全引导、警示标识18个,确保游客人身财产的安全。
提升服务水平
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
为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我县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好抓细这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人员培训。邀请焦作大学等院校老师对全县导游(讲解)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导游(讲解)员的综合素质;采取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等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文明经营知识培训,引导依法文明服务。二是开展旅游推荐接待单位评定。根据各旅游购物场所申请,指导县旅游行业协会制定了具体的评定标准,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工商、物价、药监等部门组成评定小组进行综合评定,达标的确定为旅游推荐接待单位,规范了管理,提升了服务,树立了形象。
为加强行业自律监督,我县召开了县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旅游超市分会和家庭宾馆分会会议,对协会章程进行修订完善,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引导整个行业依法依规、文明诚信服务。面对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的新要求,按照焦作市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市要求,对县域旅游标识系统进行更新完善,筹备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在主要景区开通免费wifi服务,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建立旅行社、导游、宾馆等行业飞信群,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服务,确保“不让一位游客在修武受委屈”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伴随着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景城融合的大幕已徐徐展开,我县1.4万名党员干部正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冲锋在前,力争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工程”。
(冬趣)
《全域旅游奏响景城融合华美乐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xiuwu/1082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