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8 11:48 我要投稿
日前,焦作市省级成果“自学交流、当堂解惑”教学模式推广现场会在中站区朱村中心学校举行,100名与会人员观看了该教学模式展板、展台和校园文化,并分组听了造店回民学校五年级数学老师李振华、府城中心学校四年级数学老师闫爱红、朱村中心学校四年级数学老师申倩、朱村中心学校五年级数学老师刘双双所作的数学课,得到了广泛好评。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站区教育局以“创新、实用、高效”为原则,积极鼓励辖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全力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8年3月,中站区府城办事处小尚学校原校长冯福谋结合实际情况,率先开始探索研究“自学交流、当堂解惑”课堂教学模式。《自学交流、当堂解惑》教学模式导学案共分四部分:温故——月清:把间隔1个月前那节课的知识点重复学习,周清:把间隔1周前那节课的知识点重复学习,日清:把上节课的知识点重复学习。知识铺垫:把和本节课有直接关系的旧知识点重复学习,上述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复习,实现知识再现.上课以检测形式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自学引导——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看教材,看例题,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学会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课时教师通过课件设计,梳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的讲解,使明白的学生更明白,不明白的学生弄明白,彻底让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班级交流——教师在上课前要批改“导学案”,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把“导学案”中错误率较高的几道题作为上课班级交流的内容。班级交流要求会做的学生上台给学生讲,重点讲解解题思路,传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准备,只有出现全体学生都解决不了的疑惑问题,教师才登台帮助学生解惑。小组交流 —— 通过班级交流,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能力较强,一个能力较弱,课上由较强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解决疑惑问题,这又是一个培优扶差的过程,教师要巡回指导。经过不懈努力,小尚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由全区倒数第一逐年迅速攀升,成为全区“领头羊”,从2010年至今多次荣获中站区小学教育质量一等奖,该课题于2010年荣获河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府城办事处于2014年2月在辖区7所小学3——6年级数学进行全面推广,召开各校教导主任培训会和全体教师推广模式启动暨培训会,统一布置中心校推广该课堂教学模式管理程序。开展集体备课,按照模式要求,统一规格、统一理念(中心校设计备课模板),每个教师每周备一课时课件、学案、检测题。在朱村中心学校建立专用备课室,三、四、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分别在周一、二、三、四下午到备课室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中心校负责组织,年级组负责教师具体操作,每个教师把自己备的课件、学案、检测题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介绍,所有教师共同修改,从而确定每课时的课件、学案、检测题。每个教师每节课都要写教后反思(教后反思经学校检查、中心校验收、分类返给备课教师),作为修改课件、导学案、检测题的依据。修改后的课件、导学案、检测题装订成册,统一印刷导学案、检测题并分送到各校。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坚持每天在本校听一节交流课,记录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教师的疑惑问题,中心校坚持每天到1---2所学校听课,在每个学校听一节课评一节课。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教师存在的疑惑问题,每周一轮;每两周举行一次中心校公开课,各校校长、教导主任、数学教师全部参加,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站区教育局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全力“服务”好课堂改革工作。一是开展课堂大诊断活动,教研员每周固定时间深入课堂诊断教学,诊断把脉问题,“跟踪瞄准”问题,帮助教师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积极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和课堂创新。二是大力推进集体备课,建立和完善了全区初中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以“凝聚集体智慧,优化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益”为指导思想,学科教研员现场指导,全区初中学科教师围绕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习题设计等环节集体交流,集体研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全力备好每一节课。统一学科进度,统一备课地点,统一备课时间,统一备课内容,统一参加教师。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全力打造开放创新课堂。要求辖区中小学课堂对外开放,学校教师、家长等听课事先不打招呼,课前几分钟可以直接进教室听课。本校教师 “常规”推门听课,规定校长和教师每月至少要听一定数量的课,并且鼓励教师在“空闲”时间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教研人员等上级人员“指导”推门听课,教研人员到校听课事先不通知学校,到校后随机选取教师听课。家长“评价”推门听课,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代表到校参观,随时进入孩子所在的班级听课,听取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积极改革教育质量奖评价体系,中站区教育局将课堂创新工作纳入全区教育质量奖综合奖评价范围。《中站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奖监测评价细则》综合奖设置分值为100分,课堂教学创新方面占了10分,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很强的评价细则。
辖区中小学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改革。焦作四中实行“121导学案”教学模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和确定教学环节,自学交流10分钟左右,展示互动20分钟左右,反馈检测10分钟左右。同时,以学案、教案、练案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统一起来,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合理分工,自编“三案”,将有关资料与自编资料有机结合,增强了资料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师生按照“三案”进行教授和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许衡中学在研究、应用、实践、完善多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将成功教学模式推广,以点带面,小组合作模式、数学“三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环(预习指导、课堂展示、解疑、自我检测)”、语文六部教学(自学、交流、质疑、探究、拓展、自结)、几何画板(明确目的,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形成规律;规律应用,创新思考;展现自我,课外扩展)课堂模式、英语阅读课(听录音、跟读、竞赛回答问题、挖空法背诵原文或者复述)模式等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较好应用和推广。焦作十五中在研究、应用学校“诱思探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十二五课题《新课改下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为切入点,继续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创新,在备课方面突出“五有”,即腹中有书,脑中有课标,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课堂力求精讲互动,让学生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脑思。
课堂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为辖区中小学课堂注入了极大活力和动力,课堂上教师讲的变精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变多了;教学方法变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高了;教学氛围变民主了,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课堂改革和创新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开始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教学理论开始被教师所关注,课堂活力越来越来多,为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焦作市教育局网:中站区教育局改革为课堂注入活力》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zhongzhan/39049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