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01 09:20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 李文静
割腕、吞食大量激素药……17岁,正是如花般绽放的美好年龄,农村女孩欢欢却想了断自己的生命。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不愿忍受病魔无情的侵扰,不愿面对逐渐枯萎的生命,更不愿面对父母满脸的愁容和日渐消瘦的身躯。
花季少女一天两次自杀
“妈,我对不起你,真不想活了。你没有我以后,和我爸一定要好好的,忘了我,再领养个小姑娘,让她好好陪你。对不起,原谅我的不孝顺,我不想拖累你们。”这段决绝中又带着几分牵挂的文字,是身患重病的17岁少女欢欢在病床上编写的一条未发出的短信。
时间回到1月28日16时。在编写这条短信之前,欢欢把自己仅剩的100元积蓄给父母分别缴纳了50元话费,随后便吃下300片激素药,坦然面对死亡的降临。
这是欢欢当天第二次选择轻生。就在几个小时前,她趁妈妈不注意,试图割腕自杀。
正是如花般绽放的年华,欢欢为何如此决绝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欢欢家住武陟县大封镇大封村。一年前,她在焦作打工时突然晕倒,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罕见病,治疗难度大,且很难根治。
其实,欢欢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体有病,因为她经常头晕难受。但是,知道父母种地攒钱不易,欢欢选择了默默忍受。直到去年夏天病情加重晕倒,父母才知道女儿患病。回到家后,欢欢又接连出现5次晕厥,父母这才意识到女儿病情的严重性。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们带着欢欢辗转焦作、郑州两地进行治疗。
一周前,欢欢的病情恶化,肺部出现严重感染,父母再次带着她到郑州治疗。这一次,一向乖巧懂事的欢欢却不愿意配合治疗,多次向父母提出放弃治疗,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自杀只因不愿拖累亲人
1月29日13时许,记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间病房里,见到了处于昏迷中的欢欢。
“孩子是不愿意拖累我们才这样做的。”提起女儿自杀的原因,欢欢的爸爸曹松山满眼泪痕。
欢欢这次住院后,每天花费上万元,曹松山一边筹钱一边照顾女儿,每天焦作、郑州两地跑。妈妈柳雨巧日夜守护在女儿的病床前,每天只吃一顿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父母的付出,欢欢看在眼里,更疼在心上。
“爸爸,我不治疗了,咱回家吧,女儿不愿意拖累你们。”躺在病床上的欢欢,只要精神稍好一些,就含泪央求曹松山放弃治疗。只要有一点可乘之机,欢欢就试图用各种方式了断自己的生命,为父母减轻负担。
病床前,拿着手机,看着女儿未发出的短信,柳雨巧默默流泪。女儿宁愿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要让父母解脱的举动,让柳雨巧心中有着说不出的痛。
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品学兼优的欢欢初中毕业后主动提出退学,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每个月打工赚的1000元工资,欢欢只留下300元生活费,其余的全部贴补家用;由于长期省吃俭用,17岁的她体重还不足40公斤……
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怎会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正因为不舍,在面对死神的那一刻,欢欢还在牵挂父母的话费是否够用,还在为父母今后的生活寻找依靠;正因为不舍,不知何时,欢欢把微信个人签名改为“我多想念家的温暖”。
砸锅卖铁也要治好女儿
“傻闺女直到现在还不明白,她就是我们的命,闺女没有了,我们还怎么活下去。”曹松山没有被女儿几十万元的医药费压垮,却被女儿自杀的举动推向崩溃的边缘。
1月30日上午,曹松山告诉记者,欢欢苏醒后撞墙求死,经过父母劝导后答应转院回家就配合治疗。2月1日,欢欢转院到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情绪有所缓解。
欢欢试图以决绝的方式来掩盖对生命的留恋,却让父母更坚定为女儿治病的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即使砸锅卖铁,我们也要治好闺女的病。”这句话成了欢欢的父母两天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欢欢的手机里,记者发现她存着每天的住院花费。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她已花去医药费20多万元。
“亲戚朋友知道欢欢的情况后,不仅来看望,还帮我们分担医药费。我们一定能和闺女一起渡过难关。”曹松山说。
上图 欢欢生病前的生活照。(欢欢家人提供)
《武陟县农村重病少女不愿拖累父母 一天两次自杀》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tengfei/19741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