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7 09:52 我要投稿
7月25日,周六,记者在武陟农村老家——谢旗营镇蒯村,早上被“叫”醒,居然是久违了的大喇叭声。
当日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的开始曲从窗户飘进卧室,记者感觉这大喇叭离自家很近,再不是以前那种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静静地躺在床上听。之后,《武陟新闻》《气象预报》《科技之窗》等几个栏目依次播出,近一个小时的大喇叭广播,竟让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感觉到了新意。
早上吃饭时,听父母说,这大喇叭已经响了半个月了。“原来村里只有中街线杆上那两三个喇叭,也不经常响,响了也听不清说的啥。这次听说安了好多,我们住的这条街的东头、西头都安装有。”
“大喇叭,曾经是四五十岁以及六七十岁这辈人了解国家大事、当地新闻、农业科技信息、气象情况的一个主要渠道。”谈起最近又响起的大喇叭,在村里当了40多年干部、从事多年农业技术传播工作的董荣仁颇多感慨,“这大喇叭也是活跃农村文化的一块阵地啊!这些年虽然电视、手机普及,信息渠道广,可当地新闻、农业科技信息等通过大喇叭集中传播,效果会更好!听说这是县里的广播村村通工程,咱村大,安装了八组16个大喇叭,周边几个村也都安装了,前几天播出的防雷、防诈骗和花生病虫害防治的小知识,还有焦作市出台的房产新政,都很受村民们关注。”
记者从武陟县委宣传部和武陟县广播电视局了解到,广播村村通工程是武陟县今年强力实施的“六大工程”(堡垒工程、阵地工程、慈善工程、文化工程、平安工程、清廉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广播的宣传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尤其在广大农村,完善农村广播网,实现‘广播落地’,是占领农村宣传阵地、实现科技兴农、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也能与电视等媒体互为补充,更好地起到喉舌和阵地的作用。”武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新生说。
“现在,我们是按照每500人一组(两个大喇叭)的标准来安装的,建立了台、村一体电力线广播网,首批100个村的广播安装已经到位,正在调试。我们计划两到三年内完成全县347个行政村的广播覆盖任务,让村村的大喇叭都响起来。”武陟县广播电视局一位负责人说。为增强节目的丰富性和可听性,武陟广播电台每天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时30分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外,早、中、晚还分三次播出自办的《武陟新闻》《法制之声》《政策在线》《基层党建》《经济信息》《科技之窗》《卫生与健康》《武陟好人》等栏目,全天播出3个小时左右。①2
《村里又闻喇叭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tengfei/21244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