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焦作新闻 > 腾飞焦作 >

小区办出大教育

[摘要]本报记者 王 言 2015年,中站教育再传捷报: 高考,中站区唯一的市级示范高中焦作四中,本科上线率54.2%,一本上线人数实现历史突破,以绝对优势连续5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中招,全区各校考入焦作一中的学生共有182名,较去年增长18.2%。其中,许衡实验...

  本报记者 王 言

  2015年,中站教育再传捷报:

  高考中站区唯一的市级示范高中焦作四中,本科上线率54.2%,一本上线人数实现历史突破,以绝对优势连续5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中招,全区各校考入焦作一中的学生共有182名,较去年增长18.2%。其中,许衡实验学校升入焦作一中比率为34.5%,居全市第一名;许衡中学33人,较去年增长22%。

  成绩的跃升只是中站教育领跑各城区的缩影。近年来,中站区教育亮点频闪:区教育系统先后荣获10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总数位居各城区之首;数百位教师走上国家和省、市级领奖台,名师效应凸显;在各城区首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素质教育渐入佳境。

  中站教育,“黑马”腾跃,已成为焦作教育极具潜力的生力军,成为中站区域发展的亮丽名片。

  一个基础薄弱,中小学不足20所、学生仅有1.48万多人的教育规模小区,缘何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中站区委、区政府把打造教育强区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优先发展教育、重点突破教育的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打基础,历届接力长跑,终得厚积薄发。”该区区委书记王付举这样回答。

  大投入铸就硬实力

  教育强区强在顶层设计

  一个地方的发展,只有站在全局和时代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

  对于工业强区中站区来说,打造教育强区,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民心的考量。

  老矿区,教育底子薄,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老设施,基础设施差,破房子、土台子、泥孩子,是一些偏远学校的真实写照。

  教育是民生晴雨表:缺少名校名师,一些学校生源锐减,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往市区或外地求学。

  没有教育的支撑,发展活力何来,如何应答人民群众让孩子家门口上名校的期盼?

  中站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研判,达成共识:举全区之力,向教育强区跨越!

  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顶层设计“四优先”,夯实了打造教育强区的基础。优先制订教育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待遇,扎扎实实,绝不含糊。

  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年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的十件民生实事,教育至少占两件。2013年,该区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实事重点,每年与相关局委、办事处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发展教育责任,并根据督导情况严格奖惩。该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等进行专题调研。

  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中站区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该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石文明告诉记者,区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这在其他地方都比较少见。在上项目、盖高楼和教育投入有冲突时,区委、区政府毫不犹豫选择了教育。正是这样的胆识和胸怀,为薄弱的中站教育注入了血液,夯实了根基。

  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单列,并及时足额拨付;教师工资实行区财政部门专户管理,按月由银行足额代发;提高农村和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设立教育质量奖,每年拿出50万元表彰奖励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一笔笔真金白银,换来了全区教育面貌的大变样。

  记者走访了中站区多所学校,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到处都能看到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运动场、整洁的校园环境。尤其是龙翔学校,这所中站区集中资金一次性投入500余万元、合并30多个自然村的13个教学点建成的山区学校,当年曾开全国、全省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先河。如今,该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日益提升的教学水平,再次引来各界人士关注的目光,很多来参观过的人都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山区学校,各种条件比城里的学校还好。”

  正能量打造软实力

  教育强区强在均衡发展

  对于中站教育而言,在各城区首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中站教育已走过最初的发展历程,站上一个新的起点。

  如何均衡?中站区教育局局长吕秋枝说,均衡就是要“造川扬峰”,打造“三名工程”。

  “造川扬峰”:把基础提高,让亮点更亮。

  “三名工程”:打造名校、名校长、名教师。

  “造川扬峰”,就要创新机制。城乡教师交流,干部任期交流,教师全员竞聘……激活一潭春水。

  “造川扬峰”,就要创新强弱结盟。中站区积极探索实施“强弱结合,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盟校战略,实行一套校级班子、一套规章制度、一种评价办法,以强带弱,捆绑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同步提升。优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层人员到弱势学校担任负责人,直接把先进的办学模式、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等输送到弱势学校,为弱势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统筹调配优秀师资力量,推广普及先进的教学经验,完成“以教代培,以教代训”的教师培训目标。记者了解到,为支持民办教育,该区派驻到民办中学许衡实验中学的公办教师达39人,占该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该区的新生小学与大家作小学、焦作五中与开达学校、中站实验小学与店后学校、许衡中学与焦作十四中等学校均已建立盟校关系,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互助发展。

  “三名工程”,培训为基。该区大力开展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本研修等系列培训活动,采取远程培训、集中面授、送培训到校等形式,3年来共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

  不仅是业务培训,师德、师风也处处传递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焦作四中教师程海枝发现一名女生没来上课,强烈的责任心让她多次打电话未果后,专门跑到女学生家,及时救出了煤气中毒的女学生。龙翔学校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习惯寄宿生活,晚上都是校长、老师抱着入睡。在这里,先做父母后做老师是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工作准则。

  如今,不仅是中站区在外上学的孩子纷纷回来在家门口上学,连周边县区包括焦作城区的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来中站区就读,中站教育成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新理念成就文化

  教育强区强在特色立校

  打造教育强区,分数不是唯一标准,特色立校是该区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根据每所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该区努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许衡中学的大课间操,中站实验小学的趣味剪纸、快乐口风琴等活动亮点纷呈,初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许衡中学校长冯志杰告诉记者,许衡中学目前有28个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参与度非常高,像每年学校的篮球节,有三分之二的师生参与。

  一批特色教育品牌逐步形成。许衡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和创新示范学校、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等,柳斌、李镇西等教育名家多次莅临指导。龙翔学校被誉为全国山区办学典范,区政府每年投入75万元,为学生提供免费接送、免费住宿、免费就餐等服务,该校成为宋庆龄基金会“五好小公民”道德教育基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焦作五中、造店回民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融合,为全市民族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投入上保障,在体制上创新,在发展中求均衡,中站教育,阔步前行。

  办人民满意教育,站在发展新起点上,中站教育蓄势待发!


《小区办出大教育》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tengfei/24943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