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11 09:15 我要投稿
初夏的阳光滋养着田间万物,大地将所有深藏的养分发酵,酝酿着丰硕的果实。6月2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修武县重访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是缘于对成为榜样和劳模后依然在田间孜孜不倦的基层干部的敬佩。
再见杨法谊,依旧的自信,不变的笑脸,农作的辛劳和繁忙的工作已让他的右腿活动不再自如,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
“走,带你去看个好东西!”在办公室待不到5分钟,杨法谊便又按捺不住下地了。
不过这一次不是去看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一头扎进了瓜果大棚。不一会儿,杨法谊便捧着两个小西瓜出来,用捶轻轻一敲,西瓜应声裂开几半,瓜瓤颜色一层层好似彩虹。
“这叫彩虹西瓜,尝尝,包你满意!”说着,杨法谊把一块西瓜塞进了记者手里。
的确,咬一口在嘴里,彩虹西瓜口感果然不一般,香甜爽口,鲜美多汁。
“没想到您种粮食在行,西瓜也能种得这么好!”在场人员都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搞农业种养风险很大,也存在转型的问题,比如农产品要多元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话语间,杨法谊望了望远处的玉米地若有所思,嘴里冒出的一连串专业词语正是他夜不能寐、天天思考的问题。
对于只有36.9万亩耕地的修武县,杨法谊深知其农业生产条件跟平原地区的县不能比,如何将劣势变为优势呢?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粮食单产最高,果蔬品质最好。”通过实地调研,杨法谊认为,只有通过充分挖掘粮食增产的潜能,同时做优做强果蔬产业,突出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亮点,才能让修武县的农业上一个台阶。
除了布局县农业发展大局,杨法谊每天想得最多的还是怎样让农民增产增收。当了10年的农业局长,走遍了全县的每一寸土地,最了解农民的需求:播什么品种、栽什么苗子、打什么农药、预计收成如何,他事事都过问、事事都操心。
“特别是有了这么多荣誉后,我工作更加如履薄冰,生怕对不起群众的信任。”杨法谊感叹道。
前年4月份的倒春寒,杨法谊至今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两天内气温从20摄氏度骤降到0摄氏度,不及时应对这场灾害,农民的收成肯定要受到极大的影响。幸好,在他的现场指挥下,麦田都及时浇上了水,增了温,农民的收益算是保住了,但他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直到现在都没有治好。
“他有一颗农民般朴实的心。”长年跟着他下地指导的农艺师张燕告诉记者,杨法谊身上流露出的智慧和质朴品质,让她很受感染,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她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记者手记
十几年前,“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和“巧种田不如拙施肥”这样的农谚被广大农民奉为“金科玉律”;而如今,在杨法谊的引导下,“科学种植,精细管理”这些流行语也成为农民的口头禅,修武县的农业也因此跻身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
这些成绩都源于杨法谊勤勤恳恳的工作,把青春献给了事业,把热情留给了工作,把亲情奉献给了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位优秀农业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他常说:“看到农民得实惠,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安慰,从中我能体会到快乐。”多年来,杨法谊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助农增收这条主线,切实履行职责,为民服务,在田间地头书写春秋,他将一个情系农业工作的农业局长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形象楷模!
《扎根田间写华章 ——记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xiuwu/22208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