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5 22:47 我要投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数字为证,成绩亮眼。“十三五”时期,中站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三区四基地”迈上新台阶: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评价4年3次荣获城区组年度第一;环保攻坚成效位居五城区前列;城区范围内所有背街小巷、村居道路、主次干道全部得到改造;中招“两率一分”连续七年位居全市第一。同时,钛白粉、六氟磷酸锂等产能跃居全球前列;产业集聚区入选省十大智能化示范园区;上市企业数量和股权融资金额均居全市第一位;连续三年荣获“焦作市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焦作市大气攻坚先进单位”……这五年的实践,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推动中站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如今的中站,正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态度去积极推动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以“排头兵”的姿态朝着各项事业位居前列的目标前进。
进入新时代,上有新理念新要求,下有新期盼新向往,中站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到底该怎么走?面向全省、全市审视自己,中站区的“势”在哪?这些问题一度摆在了中站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案头。结合中站区的产业基础、自然禀赋、发展现状,经过反复研究、反复论证、反复完善,中站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产业集聚为支撑、招大引强添活力、补齐短板惠民生。围绕这一思路,中站区响亮提出了打造“三区四基地”的总体定位和战略布局,即把中站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智造创新融合示范区、文旅康养城市更新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以钛锆材料为核心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以高端轮胎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以氟锂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三区四基地’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三区’是目标、是方向、是要求,‘四基地’是重点、是抓手、是支撑。”中站区委书记董红倜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全区干部群众心头久久回荡。
建设“三区四基地”,涵盖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是中站立足焦作、环视中原、放眼全国的战略定位,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四张牌”的科学路径,也是焦作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的中站实践、中站担当,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和追求。可以说,建设“三区四基地”,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符合转型的内在规律,符合中站实际,符合人民意愿,体现了更加出彩的本质要求,描绘了勇当焦作出重彩更精彩主力军、排头兵的宏伟蓝图。
短短五年,也许只是历史长河的一幕浪花,却是中站区浓墨重彩的一笔锦画。
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16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8%;税比由62.6%升至92.1%,跃居全市第一位。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走在全市前列,4年3次荣获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区”称号,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评价4年3次荣获城区组年度第一。
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工业强区迈出更大步伐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培优育强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6亿元,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92.8%。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1%;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开启城市建设新模式
城市转型成功破题
谋划实施了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项目,通过生态重构、空间重构、产业重构,催发城市生活向更高级形态全面更新。近3年基础设施投资额度、建设规模均超过近20年的总和,城区范围内所有背街小巷、村居道路、主次干道全部得到改造,一举改变了中站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村居道路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损坏严重的状况,彻底甩掉了中站“路不平、灯不明、基础设施差”的“帽子”。城市更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子更加宽广清晰、前景更加光明辉煌。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3%、9.3%;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环保攻坚成效位居五城区前列,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培育一流队伍,一体推进“三不”深化以案促改,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五年,是一把直尺,标注着中站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见证着中站发展的速度。五年来,中站区坚持政治统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真抓实干、以人民为中心,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中争先进位,推动“三区四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城市年轮中刻下深深印记,在怀川大地上谱写了壮丽篇章。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中站发展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面对一系列攻坚克难的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呈现加速回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在疫情防控取得“双零”战果的基础上,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居全市第一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亿元,增长5.6%,税比达81.5%,均居全市第一位,在全市重点项目暨产业转型攻坚观摩中荣获年度第一名,并作了典型发言。
2020
直面疫情大考 敢拼会赢
交出“双胜利”答卷
疫情防控取得“双零”战果
复工复产率先按下“快进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站区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令,精准研判、果断决策、快速行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始终保持零确诊、零疑似“双零”记录,使中站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最安全的地方,被评为全市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凝心聚力,建立科学高效的战“疫”体系。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迅速成立高规格疫情防控指挥部,组建五级防控网络,形成了指挥有力、组织高效、上下联动的统一指挥调度系统,营造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浓厚氛围。多措并举,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创新推行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三统一”代购服务机制、“三天一人次”外出管控机制、“双路条”机制,切实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白衣战士无惧艰险、勇毅前行诠释着逆行者的荣光,全区人民众志成城、迅速行动,以担当之勇、奉献之心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疫战歌”。先行一步,率先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敏锐把握疫情防控出现的积极变化,率先出台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成立服务保障专班和医疗服务队,一企一策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至2020年3月中旬,“四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牢实体经济不放松
工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创优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渡过难关。龙佰集团钛白粉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销售收入、外贸进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电子级氢氟酸成功切入韩国高端半导体供应链且持续稳定批量供应;风神轮胎成为全球第三家可以生产工程子午巨胎的轮胎制造企业;倍耐力加快生产线改造,具备全系列高端轮胎生产能力。奋安铝业、裕盛钛业、三木公司等7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积极支持企业创新。院地合作成果丰硕,与中科院、南京理工、郑州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三大改造”成效显著,谋划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3个,完成投资37.2亿元,其中投资2.86亿元的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投资2.3亿元的风神轮胎工程子午胎技术改造等19个项目竣工投产,多氟多5G+工业互联网平台荣获全省唯一的第二届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百强”称号。加快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智慧园区建设取得新发展,集约节约、主导产业等主要指标迈入全省先进行列,再次获评省优秀产业集聚区和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继取得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园区后,再获国家级荣誉,被商务部确定为全省两家、我市唯一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强化服务保障。成立服务专班,累计解决项目手续办理等各类问题373个。强化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147笔9.19亿元。据焦作智慧金服统计,2020年全区新增企业贷款58.04亿元,占全市新增企业贷款的29.84%,居全市第一位。
扎实推进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
城市更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运营,签订了总投资100亿元的一期项目合作协议;城市主次干道改造、白马门河综合治理一期等前期项目快速推进、顺利完工;与焦煤集团签订了共38宗、127.73公顷土地的腾退补偿协议,为老城区发展打开了空间;“十路三河三校三片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部分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即将开工。加快推动特色商业区与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有机融合,宝武物流园一期满负荷运营,文旅康养、综合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全市第三家省二星级特商区。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好开放招商先手棋,抓牢项目建设主动力。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全年共洽谈引进项目64个,总投资564.5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中集铁海快线、投资10亿元的晨阳涂料、投资5亿元的河南飞行动力5万吨火箭推进剂等2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开源、美国空气化工、广州宿描文旅等35个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有望近期签约落地。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46万美元,提前4个月完成市定目标;完成进出口总值45.8亿元,绝对值和增速领跑全市。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了总投资747亿元的“三十工程”重大项目,涵盖子项目69个,目前已正式开工28个,完成立项审批、正在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29个,正在谋划前期项目12个。抢抓政策机遇,申报专项债、特别国债等项目54个,已争取到政策性支持资金10.3亿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3个省重点、32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0%、162%。投资18亿元的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投资10亿元的集越纳米碳纳米管导电浆一期、投资6亿元的2GWh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特别是年产3万吨高性能导电炭黑、100MW分布式能源、年产30万吨煅后焦一期等7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预计2021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至80亿元。
践行共建共享理念
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战”的姿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努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全区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脱贫清零,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以“拼”的意识加压推进环保攻坚。全区空气质量继续改善,PM10年平均浓度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2%;PM2.5年平均浓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7%;累计优良天数为221天,同比增加33天,主要指标均居五城区第一位。以“冲”的干劲高标准完成城市创建工作。举全区之力推进城市创建,解决了一大批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整修、改水改厕、环境卫生等群众最紧迫、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考核验收。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站区在大战大考、砥砺奋进中勇毅前行,经济走出了一条上扬曲线,更加坚定了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展现出更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潜能。
“我们将准确认识把握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创‘三区四基地’建设新局面。”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红兵说。
《焦作日报:中站区“十三五”成绩斐然拼出新天地跑出加速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iaozuo.yuduxx.com/zhongzhan/82926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